為了應對芯片慌,國內市場掀起了自主造芯的浪潮,在有關芯片制造的設備、材料、技術不斷破冰的情況下,很多人都認為純國產芯片終于要來了。
純國產芯片是什么樣子?
然而,事實真的如此嗎?要知道,芯片產業鏈上除了設計、制造之外,還有上游的架構與下游的封測。
在設計方面,華為海思的實力不弱于高通、蘋果、三星等IC巨頭;在制造方面,中芯國際正在加速崛起;在封測領域,華天、長電、通富微電等都能做到臨危受命。可是最上游的芯片架構呢?
在架構領域,英特爾壟斷了PC市場,ARM壟斷了移動端市場。放眼全球,沒有任何一家芯片巨頭能繞開這兩家公司。也就是說此前我們口中的純國產芯片,其實都不是100%的。
值得強調的是,英偉達從去年至今一直都在籌劃著收購“中立”的ARM。一旦收購成功,那么架構領域就將成為老美的“一言堂”,屆時,華為等先進的中企難免不會再次被“卡脖子”。
暫且不論英偉達的這項收購案最終能否達成,在這關鍵時刻,架構產業依賴海外潛在的風險卻值得我們警惕。正如倪光南院士所說:我們要阻止這一收購案,但更重要的是,必須加快實現架構技術的國產化,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。
沒想到,好消息來得這么快。
中科院宣布好消息
近日,中科院正式宣布,已完全繞開美技術,完成了對高性能RISC-V開源架構的研發,這一款國產架構的代號被命名為“雁西湖”,基于“雁西湖”所制造的第一版核心處理器叫做“香山”。
RISC-V開源架構雖是海外產品,但支撐它的13家聯合企業中有11家都是中企,決定權和主導權自然也就歸我們所有。
據知情人透露,28nm工藝的“香山”處理器將于7月份開始流片,由臺積電代工生產;基于“雁西湖”制造的第二版核心處理器叫做“南湖”,將采用中芯國際的14nm制造技術,于年底流片。
性能測試的結果顯示,中科院基于“雁西湖”開發設計的芯片,其穩定性和功耗均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,與英特爾和ARM相比,不遑多讓。唯一的不足是生態還不夠成熟,不過這不是大問題,畢竟我國有著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。
中科院在架構領域的突破,補上了國產半導體產業的最后一塊空白,這意味著,萬眾矚目的真正的純國產芯片終于要來了!
翻盤點已出現
喜出望外的是,老牌架構巨頭MIPS近日也作出了決定,將加入RISC-V,這或將成為國產芯片的翻盤點。
從芯片斷供至今,在與美科技博弈中,國產企業之所以一直處于被動的局面,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們尚未做到完全的去美化,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。
不過,隨著MIPS的加入,RISC-V在國際上的認可度將大幅提升,這在很大程度上將加速這款國產架構生態的完善,從而達到與英特爾的X86、ARM三分天下的高度。
對尚在博弈中的國產芯片產業來說,將再無擔心被架構“卡脖子”的后顧之憂,我們自此也將擁有還手的底氣,這或為“中國芯”的勝利埋下伏筆。因此,才說這是翻盤點的出現。
二維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