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則消息攪動了成都游戲行業的朋友圈:成都本土第二大游戲公司天象互動被愛奇藝20億元收購。
素有中國游戲產業“第四城”之稱的成都,一直以來都是游戲行業的“研發陣地”。但記者走訪發現,成都本土游戲公司所面臨諸多挑戰:大公司壟斷了80%的游戲玩家,而中小型研發公司的市場份額有限。
大型游戲公司壟斷80%玩家
游戲制作團隊
2012年,成都迎來了手游行業的爆發期,統計顯示2013-2014年巔峰時期,有1000多家公司在成都扎根,成都也因而又被稱為“千游之城”。
但近幾年來,成都本土游戲行業面臨的困境比機遇更多。“成都游戲行業如今已經衰落很多,寂寞了很多。”成都游戲茶館的趙晨星如此感嘆。
“整個游戲市場符合’二八定律’,大游戲廠商壟斷了8成的流量和游戲玩家,中小廠商的市場份額很有限。”
如今,成都手游公司僅剩400多家,且以10-20個成員的小研發團隊為主。
另辟蹊徑
中小型公司轉型做“獨立游戲”
咖啡館內的獨立游戲制作團隊
記者走訪發現,泡沫期過后,還生存下來的公司大致分為兩種,一種是在研發中能創新,做出好產品的獨立游戲公司。而另一種是從研發到發行,具有完整產業鏈的公司。
成都游引力CEO羅林智也是手游行業第一批從業者,他告訴記者,很多從前一起交流的業內人士,后來慢慢就沒有再看見過他們的身影。“可能已經離開手游行業。”
羅林智認為,如今市場上能做出“好產品”的公司確實能賺錢,于是選擇創業組建獨立游戲開發團隊。2017年公司開發的一款游戲獲得了App Store最佳本土獨立游戲大獎。
同樣致力于獨立游戲開發的成都手領游戲公司,3年前開始轉型做獨立游戲,公司聯合創始人王可佑介紹,游戲市場的大蛋糕,大廠已分得差不多了,中小型企業想要分杯羹,會比較困難。
“網游確實比獨立游戲更賺錢,但受制于市場壓力,對中小型企業來說,獨立游戲的制作成本更小,周期更短,沒那么燒錢。”
2017年11月,手領打造了一款獨立游戲并在網上開啟眾籌,不到一小時,5萬元的眾籌金額就達到了。這一案例同樣也證實了獨立游戲如今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。
獨立游戲在網上開啟眾籌
揚長避短
開發與發行并重 打造游戲產業鏈
成都另一些本土游戲公司,也在積極完善自身產業鏈,并積極擴展海外市場,獲取更多的資源和支持。
成都格斗科技(91Act)是一家以“二次元游戲”為主的游戲公司,團隊擁有100人的制作成員。公司創始人兼CEO姜磊說,目前公司擁有完整的產業鏈,可自研自發。
?游戲制作團隊
他說,成都的優勢是做研發,但缺乏平臺公司、發行公司,導致成都很難成為全產業鏈都很強的城市。“在內容方面,成都的公司要在垂直細分領域打造自己的競爭優勢。而發展模式上,需借助互聯網時代扁平化特點,積極整合資源,走商業制作道路,并擴展海外市場。”
姜磊說,目前,成都游戲行業還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,沒有孕育出一家超大型的游戲公司,“這十分可惜,需要共同努力。”
二維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