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高校與部分研究生,不僅存在于教與學的關(guān)系之中,也陷入了一段“債務糾葛”——高學歷本應兼具高素質(zhì),近年來,某些研究生卻頻頻成為學校“討債”對象。去年4月,東北師范大學取消了全校35名惡意欠費學生學籍,該校通過努力,一舉解決了研究生欠費的全部歷史問題,截至今年,連續(xù)三年實現(xiàn)全日制研究生“零欠費”,但在另一些高校,催繳拖欠學費的工作進展卻不太理想,如某地高校拖欠學費的研究生多達數(shù)千人,欠費共計4000余萬元。
事實上,《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(guī)定》指出,按規(guī)定繳納學費是學生應盡的義務,未按學校規(guī)定繳納學費的,不予注冊學籍。但在實踐中,很多學校并未嚴格執(zhí)行。學校催繳的力度,跟該校經(jīng)濟實力、國家財政撥款數(shù)額息息相關(guān)。而學生拖欠學費的理由則五花八門,有些挪用父母給的學費作其他開銷,聽說拖欠也沒事,一狠心就賴下了。有的則是“礙于面子”,覺得自己已成年還沒收入,不好意思向父母開口要學費。
依我看,無論哪一條理由都不能成立,尤其“不好意思向父母開口”這條,拿父母做擋箭牌,更是不該——現(xiàn)在不也有助學貸款嗎?當然,貸款不還有嚴重法律后果,可能影響個人征信、房貸車貸甚至是高鐵飛機出行;這么看,拖欠學校的錢倒沒啥后果。像這樣的學生,我覺得處理的辦法,就應該像東北師大那樣,取消學籍。
有人可能覺得,這樣做是不是對學生過于嚴苛了。但一來,研究生教育跟基礎(chǔ)教育不同,不屬于國民義務教育序列,因此在學費問題上,不能以中小學生的要求視之。二來,真正優(yōu)秀的研究生,并不難找到財政上的幫助。2014年國家決定研究生教育全面自費后,也通過國家獎學金、社會各界支持高校設(shè)立的獎學金,以及導師經(jīng)費、勤工儉學助學金等方式,為貧困生“托底”。因此,錢的問題不應該是寒門子弟追求夢想、繼續(xù)深造的攔路虎。
如果正面一些來看學費帶來的壓力,其實交學費本身也是一種鞭策督促——用金錢壓力來逼大家早點畢業(yè)。學費壓力跟獎學金一起,起到一種“大棒加胡蘿卜”的作用。總之就是多管齊下,提高研究生學習效率。嚴格來講,個人財務管理也是成年人自我教育的一部分(恐怕是頭等大事之一)。很多年輕人把研究生教育看作一種自我投資,希望未來在職場和事業(yè)上獲得回報,但是如何積累“資本”用于投資,還是必須有所考慮。而中國家庭不像美國家庭,美國很多孩子到了18歲,父母不僅人生放手,而且財政上也放手。不少美國年輕人念本科就要打工,遑論研究生。就算中國孩子說,以后父母養(yǎng)老靠我,我念研究生,父母接濟一下不算過分。但假如你覺得不好意思向父母開口,那是不是應該考慮先工作,等有了一定金錢基礎(chǔ)再回來圓研究生夢?
總之,這個世界上沒有容易走的路。學生經(jīng)濟上有困難,情感上可以體諒,但我希望大家還是歸于理性,尤其應該用成年人的標準來自我要求。畢竟,研究生教育是需要開銷的,大學運營也是需要經(jīng)費的,而這些經(jīng)費歸根到底,還是納稅人的錢。縱使你有千種理由,個人財務狀況不善也好、不好意思跟父母開口也好,都不足以成為拖欠學校學費,在未得到納稅人同意之下欠錢不還的理由。
二維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