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這也不是剛出現的事。近半年,上過高速的車主們也許還看過一些讓人“瑟瑟發抖”的橫幅,比如“未安裝ETC、不響應國家號召的車輛,不歡迎駛入高速”,“未安裝ETC禁止駛入高速”,“高速千萬條,人工剩一條”。
還債
事實上,中國引入該技術還挺早。1996年,廣東、北京等地進行了ETC實地試驗,并于1998年成立了專門負責ETC業務的速通公司。
交通部此前披露的數據,截至2019年3月底,中國ETC用戶總量為8072萬,汽車安裝率為34%,高速公路ETC支付使用率約45%。
與之對比的是日本,日本在ETC技術發展應用方面,與中國同時起步甚至稍晚。日本于1997年首次進行ETC試驗,2001年全國范圍內運營。2018年底,日本車輛ETC使用率已達92%。
再看看引入ETC更晚的國家和地區。在韓國,采用ETC技術的“hi-pass”系統于2007年在全境開通,十年后的2018年,使用率達到79.1%。 在中國臺灣地區,ETC于2006年啟用,至2018年底安裝率87%,使用率94%。
由此可見,在ETC普及方面,我們欠下的債真不少,需要抓緊追趕。
安裝于車窗前的ETC設備
一個關鍵時間節點是,今年中旬,中央層面多個相關文件連續出臺,給予了ETC發展一個強有力的政策刺激。
這是今年ETC爆發的政策大背景。
調整
那么,問題出在哪里,導致中國在ETC技術應用上“起了個大早,趕了個晚集”呢?
這些都是在中國推動一項改革的社會成本,而且越拖延,成本會越高。
可是,之前怎么連這批核心用戶積極性也不高呢?究其原因, 問題出在飽受詬病的ETC申請手續和后續服務上。
在早期,獲得ETC辦理權的幾家機構為申請者設置了重重障礙。首先,你需要跑到營業網點填表格,交材料。什么?不是本地駕照?不給辦。異地車牌?不給辦。先辦個信用卡吧,你的收入證明呢?用儲蓄卡,可以,需要凍結您500元做保證金,私下里還得偷偷給您開個“消費貸”業務。
手續都齊全了,先交300元的安裝費,然后等一個月后再開車到指定地點和時間來安裝吧。終于安裝上了,你要更換綁定的銀行卡?換車了要過戶?設備失效了要重新激活?要注銷ETC?對不起,這事不歸我們管,我們也不知道該找誰。
好東西沒有好的服務配套,就會遭到市場的反噬。久而久之,ETC的名聲在車友中就臭了。畢竟,誰愿意花錢給自己找罪受呢?
事情直到今年,政策發生了徹底的調整: ETC安裝費全免不說,另外贈送百元通行費、停車費、加油費,全程可在家用手機操作,使用ETC還享受高速通行費95折的優惠。
最近,島叔在申請某銀行的ETC時,都被其便捷程度和速度震驚了:用手機填寫了幾行信息,再上傳身份證、駕照、行駛本照片后,審批秒過,全程不到5分鐘,而ETC設備于次日就被送到了家中。
不足
這就對了,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,再好的政策都需要得到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才能持久。 個別地方采取“一刀切、運動式”的改革方式,可能一時間會收到一個好的數字結果,但社會心理的創傷難以愈合,有些還會很快反彈,帶來更大的治理成本。
我們說,一項好的改革必然是制度和人情之間的反復調試,制度的出臺可以是一夜之間,但人情的接受需要一定時間,需要在兩者的磨合中達到最好的平衡。
好的制度之所以能長久,一是能有效解決現實問題,二是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。這個道理,顛補不破。
二維碼